Wednesday, December 16, 2020
致故人
凈空法師 - 修行
1, 什么叫修行? 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來叫做修行. 过去我们沒有接触佛法, 沒有人給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 宇宙人生的真相, 所以我们的想法错了, 看法错了, 我们说法, 做法都错, 这是错誤的行为. 错误的行为招來六道三途的果报, 错误行为变现这個境界; 現在我们明白觉悟了, 把这些错误行为修正过來. 正確, 错误的标准, 我们不能不依靠佛法, 所以对佛法要建立堅定的信心. 佛是过來人, 我们不相信过來人的话, 相信谁的话? 所以佛说的一切经, 就是我们修行的标准. 我们的思想, 見解, 言语, 行为, 与经典所说的相应, 这是好的, 是正確的; 如果与经典讲的不相应, 我们自己一定要觉悟, 我們错了. 错了要赶快把它修正过来, 这叫修行.
2, 所以修行, 诸位同修要记住, 不是每一天念多少部经, 念多少声佛号, 磕多少大头, 不是的, 那不是修行. 那个做法可以说是什么? 信教. 佛有四种经, "教理行果", 你只有一个; 你自己修行的方法, "信解行证". 你也只有一个.
3, 我信教, 理不懂, 行没修, 虽然天天念经, 念佛, 还是胡思乱想, 还是干一些损人利己, 干这些事情. 不但佛经里讲的功德利益你得不到, 你还在造罪业. 所以信教不行, 要解理; 理解了还不行, 要修行, 修行才管用. 修行纵然没有证果, 你决定不堕恶道. 你是真修, 修的功夫没到家, 到家就证果了; 功夫没到家, 虽不证果也必得人天福报, 这是决定靠得住的.
4, 所以修行在我们整个学习过程当中, 是第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信教, 相信老师的教诲; 第二个阶段是明理; 第三个阶段是修行; 第四个阶段是证果. 佛说的教理行果, 我们自己的功夫是信解行证, 这是精进. 这个精进跟前面五力的精进不一样, 那是讲的通途法门, 这是讲的专门. 你选择一个法门, 你选择一部经典, 一门深入, 这个精进是讲这个意思. 我们在一生当中修学能不能有成就, 这四个字是关键, "修行精进"四个是关键.
5, 诸位一定要明了, 佛家常讲开悟, 常讲觉悟, 什么叫开悟? 什么叫觉悟? 知道自己的毛病就叫觉悟, 就叫开悟; 把自己的毛病改正过来就叫修行, 就叫功夫. 这些名词术语不能解错了, 不能够解偏差了. 我们发现有不少人说到修行, 以为修行就是吃素, 吃斋念佛那叫修行, 这是很大的误会. 吃斋念佛是修行的样子, 他是不是在修还不知道.
6, 真正修行, 真正有功夫, 不一定吃斋念佛. 佛家的法门太多了, 八万四千法门念佛只是其一, 不用这个方法用别的方法也是在修行. 所以一定要正确的理解, 修正我们错误的思想行为. 一门深入, 这才叫真精进.
7, 所以诸位就明了, 世出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是什么? 修行. 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 这是真正的福报. 一个真修行人, 诸佛护念. 真正发心修行, 诸佛护念, 龙天善神拥护, 连那些妖魔鬼怪都佩服你, 都尊敬你, 你了不起, 他不敢惹你. 真正修行人还有妖魔鬼怪来扰乱, 你就可想而知, 你是什么功夫? 连妖魔鬼怪都瞧不起你, 你的功夫就可想而知. 真有功夫的人, 妖魔鬼怪尊敬你, 即使冤家债主也不敢惹你, 这些事理我们都不难懂.
金庸 - 人生的痛苦烦恼
金庸在天龙八部书中, 对佛教没真正认识的人们提了一些见解.
佛教认为, 人生痛苦烦恼, 不能解脱主要根源在于“三毒” (Trini
Akusalamulani), 也可译作 "三不善”,
即“贪” (Ragah),
“嗔” (Dosah),
“痴” (Mohah).
“贪” 是欲望, 贪得, 各种物质或精神上的欲求,
爱念, 对名利权力的追求等等;
“嗔” 是仇恨心, 憎怨心, 企望打击, 损害, 伤害, 杀伤别人的心理,
讨厌别人, 妒忌, 幸灾乐祸等等; “痴” 是不了解, 认识错误, 妄想, 幻觉, 谬见, 是 “白痴” 之 “痴” 而非 “痴情”, “痴心” 之 “痴”. 佛家有时称“非佛教徒”为“无知凡夫”, 是出于一种慈悲心,
认为他们不是应当敌视的“异教徒”, 而只是未闻佛法,
不了解觉者真理,
未懂得真正道理之人,
亦即“痴”. 中国学者常出于对中文“痴”的理解, 以为三毒之“痴”是指痴心, 迷恋, 其实是因中文之“痴”字而生误会. 在佛教中, 迷恋, 执着, 念念不忘, 难以自解, 有如段誉之对王语嫣,
在“三毒”中属于“贪”而不算“痴”. 但人有“痴心”, “情痴”, 也即因“认识错误”, “不知真理”所致, 所以两者分别不大.
中文中之“贪”, 恒指非分之得而言;
佛学中之“贪”, 则包括合理的获得在内,
如考试合格, 营业赚钱等等, 相当于“获得的欲求”.
佛教徒认为三毒中“痴”最难消除, 因心中若无“痴”, 即可有“正见”, “正思维”, 对于“实相”有真正认识, 能脱却钝根, 中根而进入利根,
能生“三善思” (出离, 无恚, 无害), 由此而能生慧, 能去贪, 去嗔. 佛家之“痴”, 佛经英文译本中作delusion,
ignorance, false thinking, without the right understanding, without the right
thoughts. 去“嗔”不难, 去“贪”甚难, 若能去“痴”, 即大彻大悟, 真见佛道矣. 所以“不闻佛法”是人生“八难”之一, 类似于生而聋, 哑, 盲.
Monday, November 26, 2007
性格
思想
双旗镇刀客
戏中的大反派一刀仙, 在西北闯荡二十多年, 是个人人惧怕的成名刀手, 杀人从没用过第二刀. 两个找了他七年的刀客, 也被他和弟弟二爷, 一人一个, 一刀杀了. 在二爷想强暴好妹不遂, 被孩哥以快刀误杀之后, 引来一刀仙血洗双旗镇的祸患. 而重金去请的救兵大游侠, 却爽约没有出现. 自家惹的祸, 自家担, 为着全镇的人, 孩哥承担后果. 最后凭着家传的刀法, 以一双快刀将寻仇而至的一刀仙杀了.
全片武打场面不多, 招式简洁明快, 少即是多. 孩哥夜里练子时静身功, 双腿绑着两柄刀, 头不离肩, 刀不离身, 造型独特. 与其他武侠片有所分别, 让人一新耳目. 正如戏中老丈人论述孩哥父亲的刀法一样:
"你爹的刀法, 是刀谱上没有的一种刀法, 当年击败过无数名声赫赫的刀手, 威振西北. 这种刀法, 吸取了拳掌当中的精华, 在外行看来套路好像很简单. 既无刀光掠影, 又无破风之声, 可是行家自会看出它的厉害之处. 这全在出刀和最后一击, 要以气推刀, 以刀带气, 紧要处手一扑"啪", 看不见刀出鞘, 刀尖已经击中敌手. 这全在一个气字上. 没有过硬的内功, 那是学不来这一招的, 想学呀, 也白搭."
所谓侠者, 其言必信, 其行必果, 已诺必诚, 不爱其躯, 赴士之厄困. 导演编剧安排的角色, 必有深意. 戏中的大游侠沙里飞, 充其量只是个可有可无的丑角. 自吹自擂, 把自己说得响噹噹, 什么凭着流沙搅风刀闯荡江湖, 杀富济贫, 除暴安良, 西北还真找不出第二个. 其实是一个欺善怕恶, 沽名钓誉, 见利忘义, 假仁假义之辈, 真是枉称了这个"侠"字. 戏一开始, 两个刀客向他打听一刀仙的下落. 只稍露一手, 用暗器打中他的刀, 他就被愣住了, 不敢吭声, 怕说错话, 也不敢反抗. 等他们一走, 却在背后大放赫词: "狗日的, 吓唬你爷呢!". 憨厚老实的孩哥, 初涉江湖, 遇到他, 被骗了干粮, 还有一半的盘缠, 那还是讨媳妇的银两. 还大言不惭, 拍胸膛说方园五百里, 有麻烦就来找他. 等到真正需要他来相助, 对付一刀仙时, 他却再索取银子, 口头答应, 说得好听, 到时却贪生怕死, 躲藏起来. 在戏末, 他早已在镇上的土墙外, 孩哥与一刀仙的对决, 全让他看在眼里. 结果着实让他感到愕然, 赶忙骑马现身, 一路上大喊: "流沙搅风, 流沙搅风, ... 人呢, 人呢?". 见孩哥没应声, 跳下马来, 拿走一刀仙的刀. 上马后虚情假意: "...我早知道他的刀法就不如你.", 还厚颜无耻想领赏钱, 讨好地改口称孩哥为贤侄. 眼见瞎搅和不得理后: "我也不吃亏, 这刀把是金的.". 他自讨没趣, 丢下场面话: "你不仁, 我不能不义呀!… 以后遇到麻烦, 尽管来找我.”, 说完拍马离去. 孩哥总算认清了这个人, 上了人生宝贵的一课.
看戏的人, 若对人生稍有深切的体悟, 那大游侠沙里飞这种人的狗尾巴一摇动, 你就会明白他想干些什么, 猜都会猜得到他会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了.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背景, 流传下来的智慧, 影响深远, 让人获益匪浅. 所谓没知识, 也要有常识; 没常识, 也要看电视. 看些优秀的电影或书籍, 对人生会有更多和更了解的感触, 除了知己知彼, 还可以带眼识人.